铸铁平台是用于工件、设备检测、划线、装配、焊接、组装、铆焊的平面基准量具。
铸铁平台检验验收标准
一、基础性能检验
平面度误差:
精度等级:00级(≤0.015mm/m)、0级(≤0.007mm/m,2025新增)、1级(≤0.03mm/m)
检测工具:电子水平仪(精度0.001mm/m)或激光干涉仪
布点规则:按平台对角线法布设≥9个检测点,边缘区域需额外增加5%测点
接触斑点密度:
00级平台:每25×25mm²内≥25个接触点(使用红丹粉+铸铁平尺检测)
接触点分布均匀性偏差≤15%,边缘区域不得出现连续无点区域
二、铸铁平台 材质与结构检验
材质验证:
牌号要求:HT250/HT300(提供CMA认证的材质报告)
金相组织:石墨形态需为A型(片状)占比≥85%,珠光体含量≥98%
硬度检测:工作面HB180-240,硬度梯度差≤15HB/100mm
残余应力控制:
X射线衍射法检测:四角与中心应力差≤35MPa
振动时效工艺需提供频谱分析图(主频段50-80Hz,时效时间≥2h)
三、环境适应性测试
温度变形量:
在(20±5)℃温差下放置24小时,变形量≤0.005mm/℃(激光跟踪仪监测)
负载测试:
集中载荷:施加1.5倍额定载荷(如3000kg/m²)持续4小时,卸载后平面度恢复量≤0.003mm
均布载荷:使用专用配重块模拟工作状态,变形量≤0.008mm/m
四、表面质量检验
铸铁平台 刮研工艺:
刀痕深度0.02-0.05mm,纹路清晰无断线(三维白光干涉仪检测)
非工作面喷砂处理Sa2.5级,粗糙度Ra6.3-Ra12.5
缺陷控制:
工作面气孔≤Φ0.5mm且每平方米≤3个,砂眼深度≤0.3mm
边缘倒角R3-R5,倒角面粗糙度Ra3.2
五、验收流程与文件
分阶段验收:
到货初检:检查外观、尺寸、随箱文件(重点核对《铸造工艺记录表》)
精度复检:在恒温车间(20±1℃)放置48小时后进行
环境测试:模拟实际工况温湿度(±3℃/RH50%±5%)